高雄港蓬萊商港區1-10號碼頭歷史軌跡

今日高雄港蓬萊商港區是日治時期打狗港築港計劃興建的第二處岸壁,興建 時間僅次於位於其西側的新濱町碼頭。根據歷史地圖,依偎在今日壽山、愛河之 間的商港區原為一片鹽田地帶,經日人疏濬港道並進行填海造陸工程,才逐漸完 成商港碼頭區,以及支援商港發展所需之腹地,今鹽埕區。1917 年左右蓬萊商 港區已完成超過半數,約在 1925 年左右完成港區建設,並已完成今日鹽埕地區 埋填工程。因港區的運作,曾帶來高雄市的都市發展,在日治時期是臺灣最重要 的南部地區港口,以米、糖輸出為最大宗;經過戰爭時期的破壞與戰後復甦,1960 年代的高雄港更超越基隆港,成為臺灣最大的港口。
1949年起高雄港因港埠安全需要進行管制,讓蓬萊商港歷經70年「港」與「市」的隔離。而高港近年努力擴建高雄港港埠設施,得以讓蓬萊商港區於2018年12月卸下管制區之身份,讓市民親臨高雄港舊港區1-10號碼頭,自由遊逛體驗棧庫群港口地景風采。